本報訊 工人們忙碌地添加著草料,健壯肥碩的綿羊爭搶著吃食……杞縣高陽鎮曹李王村東頭的一大片撂荒地“長”出了6座標準化養殖大棚,曾經以種地為生的村民,如今都期待著念“羊經”、發“羊財”呢。
5月16日,說起這個綿羊養殖大棚,該村村民頗多感慨:“之前這片地長期荒著,真是讓人發愁,現在好啦,綿羊養殖項目的發展前景很好,不僅能增加我們的收入,還改變了過去秸稈亂燒亂扔的現象?!贝迕窨谥械倪@些變化,源于基層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也與杞縣紀委監委的監督保障作用密不可分。
高陽鎮曹李王村是杞縣紀委監委開展清廉村居建設的第一批試點村。該縣紀委監委圍繞“清廉班子、清廉干部、清廉村務、清廉民風”的建設目標,從村務監督、三資管理等方面對村級小微權力進行規范,推行村民“說事議事”制度,通過“村民說事、村黨組織謀事、集中議事、及時辦事、定期評事”等方式,把黨的領導、村民自治和群眾參與有機統一起來,真正讓村民“說事、議事、主事”,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探索出一條基層監督治理新路子。
去年5月,在推進撂荒地治理時,曹李王村黨支部書記時紅見聽到有群眾說種地掙錢少,治理荒地費時費力又費錢,還不如荒著。頗有生意頭腦的時紅見萌生了一個想法:“既然種植大蒜、玉米、花生等傳統經濟作物,經濟發展空間有限,為何不去搞養殖呢?”
時紅見抱著“說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心態,帶領村“兩委”干部到山東、內蒙古等地考察取經學經驗,發現養殖綿羊風險低、效益高,便準備回村實施綿羊養殖項目。
作為村里的一項特色創新項目,綿羊養殖項目的啟動在最初并不那么順利?!梆B殖項目是否有風險,收益咋樣,資產使用過程中會不會有什么貓膩?……”這些讓群眾心里犯嘀咕的大問題解決不了,項目很難推進順利。
曹李王村黨支部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暨廉情監督員楊青松將這一情況向高陽鎮紀委作了報告,并在縣、鎮紀委的指導下發布“說事議事”公告,讓群眾有問題敞開說,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召開村民議事會,向群眾通報綿羊養殖項目考察情況,讓群眾共同商議;根據考察結果和評議情況編制可行性分析報告,在村務公開欄及時公開。
為真正實現村里的事情由村民自己議、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時紅見還牽頭創立河南茗陽牧業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吸納村民入股、務工。同時,還將村里每一筆收入、支出以及養殖項目建設進展進行公示,實施陽光作業,不搞暗箱操作;每季度召開一次評議會,民主評議村級事務和村干部工作,讓群眾充分參與村級各項事務管理、決策和監督。
“村里做了哪些事,在哪些地方花了錢,都清楚明了,我們對村干部更加信任了,這不,村里的綿羊養殖項目,我也入股了,就等著見效益呢!”一位曹李王村的村民興奮地說道。
現在的曹李王村,在原先2座大棚的基礎上,擴建到了6座大棚,養羊2000余只,年均利潤達到80余萬元。在“村兩委”帶領下,村里還興建了400余畝的蔬菜種植基地。
“我們要將紀檢監察機關專責監督、群眾監督與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深度融合,使群眾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得到提升?!辫娇h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Rex_17